看了皓叔的这篇文章,感觉总结的很好,非常适合收藏起来,做回顾复习用,于是再结合之前看《高性能linux服务器编程》这本书所了解的一些tcp知识,做一个归纳总结。
在tcp/ip协议族的四层模型中,tcp属于传输层,ip属于网络层。数据从上层到下层为封装,从下层到上层为分用。
ip负责路由,而tcp并不关心分片(数据包)的起点和终点,它只关心分片的下一跳(next hoop),通俗的说,分片就像快递,由北京到杭州,中间会经过许多快递点,而快递员只需要知道,快递的下一站在哪就行了。
一个tcp数据包的头部
Source Port表示来源端口,Destination Port标识上层应用所使用端口,例如常见的http->80, https->443,全部的端口号记录在/etc/protocols文件中。
Sequence Number是包的序号,后续该tcp链接的所有数据包传输,都需要以此序号为基础。
Acknowlegment Number,即为ACK,如果头部里含有该值,即表示对方已收到我们的数据
Flags表示包的类型,比如Flags是FIN,表示请求结束,PUSH表示发送数据,SYN初始化请求,握手截断
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:这个无需多言,很重要。
关于四次挥手为什么是四次,这有段解释很通俗易懂:
假设Client端发起中断连接请求,也就是发送FIN报文。Server端接到FIN报文后,意思是说”我Client端没有数据要发给你了“,但是如果你还有数据没有发送完成,则不必急着关闭Socket,可以继续发送数据。所以你先发送ACK,”告诉Client端,你的请求我收到了,但是我还没准备好,请继续你等我的消息“。这个时候Client端就进入FIN_WAIT状态,继续等待Server端的FIN报文。当Server端确定数据已发送完成,则向Client端发送FIN报文,”告诉Client端,好了,我这边数据发完了,准备好关闭连接了“。Client端收到FIN报文后,”就知道可以关闭连接了,但是他还是不相信网络,怕Server端不知道要关闭,所以发送ACK后进入TIME_WAIT状态,如果Server端没有收到ACK则可以重传。“,Server端收到ACK后,”就知道可以断开连接了“。Client端等待了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,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,那好,我Client端也可以关闭连接了。Ok,TCP连接就这样关闭了!